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4篇
  免费   2814篇
  国内免费   8647篇
化学   15511篇
晶体学   573篇
力学   901篇
综合类   619篇
数学   3614篇
物理学   7807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664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655篇
  2016年   828篇
  2015年   934篇
  2014年   1443篇
  2013年   1555篇
  2012年   1741篇
  2011年   1620篇
  2010年   1243篇
  2009年   1614篇
  2008年   1709篇
  2007年   1628篇
  2006年   1643篇
  2005年   1504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890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632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酚类环境雌激素的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酚类环境雌激素的色谱分析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各种检测器联用技术。比较了使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环境雌激素样品预处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82.
以β-环糊精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环糊精聚合树脂,将其作为显色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的载体,采用β-环糊精-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汞.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17×105L/mol·cm,汞含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y=0.0013 0.0163x,相关系数r=0.9994,加标回收率为98.5%~101.0%,与双硫腙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已用于工业废水中痕量汞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83.
CaS:Ce,Sm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CaS:Ce,Sm样品,并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以及灼烧温度对CaS晶格形成和光激励发光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表明,采用碳还原法制备的CaS:Ce,Sm样品,具有纯CaS的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a=0.569 4 nm,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分别位于295 nm和461 nm的宽带谱,样品的荧光光谱是峰值位于503 nm、560 nm、600 nm和655 nm带谱,光激励发光光谱是峰值分别位于500 nm,565 nm和605 nm的宽带谱,光激励激发光谱是峰值位于1 150 nm的宽带谱。  相似文献   
984.
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及回归分析方法,对一系列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了影响抗癌活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之间的能量差(ΔεL-H)、分子的疏水性(lgP)以及环D上的总电荷(ΣQD)和环D上R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净电荷(QFR1)是影响化合物抗癌活性的主要因素.所得模型对化合物抗癌活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同时, 与ΔεL-H密切相关的LUMO轨道能量及共轭平面面积对药物的DNA-结合及其活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选取具有较强的拉电子性质同时又能与本系列化合物的骨架形成更大共轭体系的取代基R1,设计抗癌活性较高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5.
吴萌  吴锋  栾和林  陈人杰 《化学学报》2005,63(9):787-790
使用2,6-二苯基-4-(2,4,6-三苯基-1-吡啶鎓)苯氧内盐染料(Reichardt's Dye)研究锂离子电池中非水电解质溶剂碳酸酯的极性,并测量极性经验参数ET(30)碳酸乙烯酯为48.6,碳酸丙烯酯为46.1,2,3-碳酸丁烯酯为45.7,碳酸二甲酯为39.0,碳酸甲乙酯为37.3,碳酸二乙酯为37.0.LiClO4加入到碳酸酯溶剂中,显色剂受到离子的盐效应影响,表现为溶液体系的ET(30)值增加,极性增大.由于溶液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环碳酸酯与链状碳酸酯极性变化趋势不同.极性大的溶剂易形成Ar-O-…solvent…Li+结构,起到缓冲作用,抑制了显色剂的酚氧基与Li+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86.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已有许多研究,但多局限于β-环糊精(β-CD),而修饰的β-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1-3].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激发态对介质极性高度敏感性,已成功地用于探针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4].研究表明,β-CD能够诱  相似文献   
987.
采用DMA和TEM系统研究了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物(PBD-b-PMMA)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问题。结果表明:PVC/PBD-b-PMMA共混体系具有部分相溶性。相容的程度与共混体系的组成、组分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共聚物中PBD和PMMA嵌段的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8.
聚丙烯酰胺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粘度和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研究了PAM与R12SO3Na-R11COONa混合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AM可与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复合物,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典型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可能的机理是,以疏水力形成的R12SO3^-—R11COOH(Na)预胶束或二聚体通过PAM-R11COOH间的氢键力相结合。进而使大分子链上带有大量负电荷,静电斥力引起大分子链伸展,因而产生电粘效应。  相似文献   
989.
利用PCR方法对锌指蛋白ZNF191(243~368)的Ile323和Arg327进行定点突变, 成功地获得了突变体蛋白ZNF191(243~368) I323W和R327W; 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锌指蛋白和它的突变体蛋白ZNF191(243~368)I323W和ZNF191(243~368) R327W与寡聚核苷酸的相互作用.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 考察了I323W和R327W的突变对锌指蛋白ZNF191(243~368)结合寡聚核苷酸的影响.并计算了锌指蛋白突变体I323W和R327W与DNA的结合常数KZ. 讨论了可能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990.
The new oxovanadium (Ⅴ) complex, [PyH][VO2(L)] 1 (salicyladehyde 5-bromo salicyloylhydrazone is abbreviated as H2L; Hpy is protonated pyridine) was obtained from a refluxed solution of VOSO4 and H2L in acetonitrile-methanol-pyridine. Similarly, another new complex, [VO(L)(OCH3)] 2 was synthesized by refluxing VOSO4 and H2L in methanol-pyridine. Crystal data for 1: C19H15N3O5BrV, Mr = 496.2, monoclinic, P21/n, a = 7.1885(3), b = 9.2718(3), c = 28.803(1) (A), ( = 96.185(1)(, Z = 4 and V = 1908.6(1) (A)3; for 2: C15H12N2O5BrV, Mr = 431.1, monoclinic, P21/n, a = 12.202(2), b = 8.045(2), c = 16.604(3)(A), ( = 101.29(3)(, Z = 4 and V = 1598.4(2)(A)3. The structures of 1 and 2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analyses and reveal that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s of V atoms in both complexes are of square-based pyramid. Three of the four based donor atoms are from the tridentate "ONO" donor ligand while the fourth is one terminal oxygen atom with the V(1)–O(3) distance 1.646(4) (A) for 1 and one -OCH3 group with the V(1)-O(3) distance 1.753(3)(A) for 2. The V(1)-O(4) terminals occupy the axial sites in both cases. The complexe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1H NMR spectroscop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